文科科研提升助力学校发展

发布者:红宝石9999hbs发布时间:2016-07-08浏览次数:35

 

近日,我校2016年度各类文科科研立项捷报频传: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3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和专项共10项;获批青岛市和东营市社科项目36项。高级别、高层次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厅局级政府类项目齐头并进、全面开花,与往年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日前公布,我校共获批3项年度项目,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国家社科基金是我国最高级别的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代表着社科界的最高学术荣誉。近年来我校国家社科立项成绩稳步前进:由早年的零立项,到2012年至2014年每年获批1项,再到2015年获立1项年度项目和2项青年项目,今年更进一步,获批的3项全部是立项要求更为苛刻、含金量也更高的年度项目。

此外,另一高层次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立项同样硕果累累:今年我校获批7项一般项目和3项专项项目,立项数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比此前立项数最多的2013年(获批5项)翻了一番。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成绩是在全国总立项数比去年缩减500余项的前提下取得的,且我校立项率高达25.6%,远远超出全国9.4%的平均立项率。此次立项,还有一大亮点是: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专项,本年度全国仅有120项课题立项。在有申报名额限制的情况下,我校推荐的3项全部立项,立项数在山东省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二。其中王建军教授主持的重点选题项目《行业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在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批科研资助经费40万元,这是目前为止我校文科获得的最大数额的纵向经费支持。

回首过去,早年我校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高级别、高层次项目立项成绩一直不理想,与其他山东省属理工院校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近几年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在创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首先,有针对性和倾向性地制定了文科科研奖励政策,健全完善了文科科研引导机制,引导文科科研人员在高层次、高水平上下功夫、出成效。其次,清醒认识差距和不足,多方邀请学术界专家和资深管理专家,传授成功经验,解析政策规则等,甚至一对一、面对面地咨询,帮助修改。专家、学校、院部层层把关,不断提升申报材料质量,提高命中率。再次,学校定期组织社科科研经验交流会,邀请我校历年来获批国家级项目的负责人作专题报告,分享交流成功经验。而且,各文科院部也积极动员部署,广泛参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文科科研另一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学校始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号召,秉承咨政服务的理念,积极引导科研人员找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动对接山东半岛蓝黄经济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智库作用,为地方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校地互动共赢的积极局面。今年共获批36项青岛市、东营市社科项目,包括13项东营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9项青岛社科规划项目、4项青岛双百调研课题,是历年来获批同类项目总数最多的一年。

厚积而薄发,天道必酬勤。仔细回顾品味每一位项目负责人的成功历程,其实颇有相似之处:一是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坚守自己的学术阵地,科学研究倡导仔细深入,忌讳朝三暮四,浅尝辄止,频繁更改。二是骨子里要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落选后积极总结经验,继续积累学术涵养,不断丰富科研成果。三是高度重视体现申报者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载体——申报书的严格认真撰写。提早完稿,并主动向学界前辈和同行虚心请教,在此基础上反复锤炼修改,精益求精。

今年恰逢“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以上这些文科科研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我校科研工作尤其是文科科研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广大文科科研人员树立信心,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发扬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石大精神,继续努力,勇攀科技高峰,为学校争光,为繁荣祖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