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创新团队负责人孙宝江教授从团队基本情况、平台建设与团队发展、创新能力与社会贡献、科教结合与人才培养、团队文化与管理运行、创新团队的特色与作用、团队发展愿景等方面向专家组作总结汇报,并接受专家组质询与答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戴彩丽教授、黄方教授分别就师德师风、教学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与社会服务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汇报,并回答专家提问。
专家组经过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质询和交流、打分、评议,一致认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和新世纪优秀人才圆满完成计划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同意通过验收,成绩优秀。结题验收意见及结论将上报教育部科技司审定。
“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创新团队主要由海洋油气井工程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中青年教授和博士组成,“长江学者”孙宝江教授为团队带头人,学术顾问为沈忠厚院士、顾心怿院士、王瑞和教授。团队以国家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山东省“海洋油气工程重点实验室”、CNPC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为依托,开展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海洋钻井地质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海洋钻井工程设计及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深水钻井装备及作业安全理论与技术、海洋井筒压力控制理论和技术、海洋油气测试技术、海洋深水复杂地质条件钻井液完井液技术和海洋固完井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2011至2013年,团队成员承担国家973、国家863、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各大石油公司攻关课题2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2项;授权发明专利22项;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18人、硕士65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篇,所取得的成果对所在的国家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的建设起到支撑作用,该学科在2012年全国评估中排名第一。
戴彩丽是我校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为高含水油田控水提高采收率及煤层气化学。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国家或企业重大项目60余项,获1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6项,获得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获得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下,开展了“基于管流剪切法的冻胶分散体制备、表征及深部液流转向机理研究”等工作,依托项目申请发明专利4项,PCT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批2项;发表科研论文22篇;项目研究成果获2013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方是我校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工程与技术中心海洋膜蛋白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蛋白质(包括膜蛋白和水溶性蛋白)折叠以及膜蛋白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下,黄方教授将生物物理化学、蛋白质工程技术以及计算化学相结合,取得较突出的成果。2011年被聘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012年被授予第十六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973计划子课题等多项,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发表SCI论文14篇,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1名、硕士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