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讲坛第1期】周忠和院士解读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与挑战

发布者:裴红艳发布时间:2017-04-10浏览次数:127

    

  

报告会现场  杨安摄影

周忠和院士解读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与挑战 杨安摄影

校长郝芳为周忠和院士颁发聘书 杨安摄影

    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做客首期“黄岛讲坛”,为师生作题为“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与挑战——兼论地质、古生物学的贡献”的报告,同时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校长郝芳、副校长查明出席讲坛,郝芳为周忠和院士颁发聘书,副校长李兆敏主持报告会,500余名师生听取报告。

  周忠和由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与达尔文诞辰200周年(2009年)之际国际科学界对达尔文和进化论的各种观点和评论引出话题,并抛出“进化论还是演化论”这一问题启发师生思考: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进化有方向性吗?进化有偶然性吗?适者生存这一说法全面吗?针对诸多疑问,周忠和分别进行讲解。

  周忠和院士以龙漫远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评价为切入点,讲述了达尔文与社会达尔文的区别。“达尔文进化论不只是简单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周忠和院士认为严复只翻译部分进化论,还将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加入其中,是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行“选材”与“配菜”,将“西餐”完全做成了中国精英人士喜爱的“中餐”,是不科学的。随后,他从“演化的存在”、“共同祖先”、“渐进变化”、“群体内的变异”、“自然选择”五个方面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贡献。“达尔文的思想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

  周忠和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进化论思想体系不断完善的历程。孟德尔的遗传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综合学派”的产生,辛普森的古生物学理论以及DNA的发现与研究都是达尔文之后进化论不断发展的有力证据。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达尔文进化论也遭受来自科学领域的多方面挑战,但是,应该认识到,演化是多层次的,进化论在挑战中得到发展;同时,适者生存也不等于强者生存,自然选择是演化的主要推动力,但机遇也很重要,“适者生存+幸者生存”才是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

  周忠和提出达尔文进化论面临的新挑战,如表观遗传学、性选择等。他在总结中提到,对生物演化的研究永无止境,这方面的研究是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共同使命;我们或许低估了环境对生物演化的影响,同时也或许低估了性选择对生物演化的影响。

  周忠和院士认为,地质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进化论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就没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以达尔文的恩师莱伊尔为例,说明了这一观点,并通过大陆漂移理论、海底扩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展开论证,开出一份古生物证据。最后,周忠和指出,目前的进化论研究过于重视基因,而略显忽视环境,“对生物演化的研究永无止境,是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共同使命。”

  整场报告内容丰富,见解新颖,激发了师生的强烈兴趣。报告结束后,不少师生表示,周忠和院士的报告逻辑缜密,富有深度,通过与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开阔了学术视野,了解了学科前沿,把握了科技发展态势,也启迪了学术思想。

  报告前,周忠和院士在李兆敏陪同下,与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代表座谈,并参观声学测井联合实验室和石油工业训练中心。

  周忠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现任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学会理事长,《科学通报》特邀编辑,《古脊椎动物学报》、Palaeoworld、Zoologica Scripta和《地球科学进展》编委,《古生物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等职。获首届中科院杰出科学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评全国优秀回国人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批“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目前主要从事中生代鸟类与热河生物群研究。

  黄岛讲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郝芳发起,围绕基础研究科学前沿问题、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基础及关键核心问题、学科交叉热点问题等开展,讲坛将办成能源科学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我校学术交流的标志性品牌,通过邀请学术大师来校开坛布讲,为师生提供与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营造学术氛围、开阔学术视野,启迪学术思想;通过听取学术大师的学术报告及科研心得,使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把握科技发展态势;通过与学术大师等高端学术人才的交流和探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进而培育整合大项目大成果。